Part8 7~8个月的宝宝特点和游戏

7~8个月宝宝的基本动作智能

宝宝爬行锻炼

宝宝成长到8个月时,每天都应该做爬行锻炼。爬行对宝宝来说,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,对于有些不爱活动的宝宝,更要努力训练。

先练用手和膝盖爬行

为了拿到玩具,宝宝很可能会使出全身的劲向前匍匐地爬。开始时可能并不一定前进,反而后退了。这时,爸爸妈妈要及时地用双手顶住宝宝的双腿,使宝宝得到支持力而往前爬行,这样慢慢宝宝就学会了用手和膝盖往前爬。

再练用手和脚爬行

等宝宝学会了用手和膝盖爬行后,可以让宝宝趴在床上,用双手抱住腰,把小屁股抬高,使得两个小膝盖离开床面,小腿蹬直,两条小胳膊支撑着,轻轻用力把宝宝的身体向前后晃动几十秒,然后放下来。

每天练习3~4次为宜,会大大提高宝宝手臂和腿的支撑力。当支撑力增强后,妈妈用双手抱宝宝腰时稍用些力,促使宝宝往前爬。一段时间后,可根据情况试着松开手,用玩具逗引宝宝往前爬,并同时用“快爬!快爬!”的语言鼓励宝宝,逐渐宝宝就完全会爬了。

练习独立爬行

“爬行小路”:爸爸妈妈将不同质地的东西散放在地板上,让宝宝爬过去。如把一小块地毯、泡沫地垫、麻质擦脚垫、毛巾等东西排列起来,形成一条有趣的小路。这样,诱导宝宝沿着“小路”去爬,体会不同质地的物质。

但是这些东西用过后爸爸妈妈要将其放起来收好,过些天可以将它们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成另一条小路,让宝宝继续学习爬行。

“自由爬”:妈妈先整理一块宽敞干净的场地,拿开一切危险物,四处放一些玩具,任宝宝在地上抓玩。但要注意的是,必须让宝宝在妈妈的视线内活动,以免发生意外。

“定向爬”:宝宝趴着,妈妈把球等玩具放在宝宝面前适当的地方,吸引他爬过去取。待宝宝快拿到时,再放远一点。

“转向爬”:妈妈先把有趣的玩具给宝宝玩一会儿,然后当着宝宝的面把玩具藏在他的身后,引诱宝宝转向爬。

聪明宝宝爬行注意事项

宝宝会爬了,看到自己的宝宝一天天长大,又学会了新的本领,会激起爸爸妈妈喜悦的心情,但是,此时爸爸妈妈更应该注意宝宝爬行的安全和卫生问题。

宝宝爬行运动有赖于骨骼肌肉的发育。动作发育的规律之一是由正向反的发展,如先学会抬头,再学会低头,先学会向后爬,再学会向前爬;动作发育的规律之二是由不协调到协调,如当婴儿要去抓一个东西时,一开始他又瞪眼,又使劲,费很大力气才抓住,抓住后又不会放开手指,以后便会很自如地完成这些动作。

8个月的宝宝往往是见了什么东西都要抓一把,往往稍一疏忽,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
宝宝学爬的场地要安全

为了让宝宝安全地爬行,爸爸妈妈应当把屋子地面打扫干净,铺上干净的地毯、棉垫或塑料地板块,创造一个有足够面积的爬行运动场,这是防止宝宝坠落到地上的最好方法。

这么大的宝宝往往会不分好歹地把碰到的东西往嘴里塞,万一把纽扣、硬币、别针、耳钉,小豆豆等吞下去,就会有危险,因此,屋子里各个角落都要打扫干净,注意卫生清洁,任何可能发生意外的东西都要收拾起来。

确保宝宝的身体安全

有的宝宝爬行时,往往出现用一腿爬行带动另一腿的方式,而且两只脚的灵活度也不一样,这时爸爸妈妈往往会担心宝宝两腿发育不一。其实,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,不需过度担忧。

但是,当这种状况维持太久没有改变时,就要怀疑宝宝是否发生了肌肉神经或脑性麻痹等异常状况,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。

此外,爸爸妈妈还应注意,爬行最容易发生头部的外伤,当宝宝撞到头时,不管当时是否出现不舒服的情形,妈妈都要仔细观察宝宝。

在爬行后,如果宝宝的睡眠时间太长,中间要叫醒他,看看是否有异状;如果宝宝在训练爬行的3天内出现严重的头痛、呕吐、昏睡、抽搐等症状就要立即送医。

其他注意事项

1.宝宝刚进食后,不宜立即练习爬行。

2.每次练习爬行的时间不宜过长,10分钟左右为宜,贵在坚持。

3.让宝宝学爬,要有够大的爬行空间。

4.对于宝宝学爬,爸爸妈妈要有耐心,不能急躁。

5.要培养宝宝学爬的兴趣。教爬时要选择宝宝情绪好的时候,可以用宝宝非常喜欢的玩具逗引他向前爬,避免宝宝感到厌倦。

宝宝手部灵活动作训练

宝宝在8个月时就能随心所欲地抓起摆在他面前的小东西了。抓东西时,也不再是简单地抓起来握在手里,会摆弄抓在手里的东西,还会把东西从一只手传递到另一只手,出现了双手配合的动作。

宝宝在摆弄物体的动作过程中,能够初步认识到一些物体之间的简单联系,比如敲击东西会发出声音,所以他才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去敲,这是宝宝最初的一些“思维”活动,同时也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大进步。对此,爸爸妈妈应该提供机会让宝宝做一些探索性的活动,而不应该去阻止他或限制他。关于宝宝手部的动作训练主要有以下方法:

训练宝宝拇指、食指对捏能力

训练宝宝的拇指、食指对捏能力,首先是练习捏取小的物品,如小糖豆、大米花等。在开始训练时,可以用拇指、食指扒取,以后逐渐发展至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起,每日可训练数次。

在训练时,最好爸爸妈妈要陪同宝宝一起,以免他将这些小物品塞进口或鼻腔内,进而发生危险。

学习挥手和拱手动作

爸爸妈妈可以经常教宝宝将右手举起,并不断挥动,让宝宝学习“再见”动作。当爸爸上班要离开家时,要鼓励宝宝挥手,说“再见”。如此每天反复练习,经过一段时间,宝宝见人离开后,便会挥手表示再见。在宝宝高兴的时候,还可以帮助他将双手对起握拳,然后不断摇动,表示谢谢,而后每次给他玩具或食物时,都会拱手表示谢谢。通过这个训练,可以扩大宝宝的交往动作和范围。

翻滚及拉站动作训练

让宝宝练习翻身打滚的动作,可以训练大动作的灵活性以及视听觉与头、颈、躯体、四肢肌肉活动的协调,是宝宝的基本动作训练。

训练宝宝翻身打滚

在训练时,先让宝宝仰卧,用一件新的有声有色的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,引导他从仰卧变成侧卧、俯卧、再从俯卧转成仰卧。训练时要注意安全,最好在干净的地板上或在户外地上铺席子和被褥,让宝宝练习翻身打滚。

训练宝宝拉物站起

爸爸妈妈可先将宝宝放入扶栏床内,先让宝宝练习自己从仰卧位扶着栏杆坐起,然后再练习拉着床栏杆,逐渐达到扶栏站起,锻炼平衡自己身体和站立的能力。熟练后可训练宝宝拉站起来,再主动坐下去,而后再站起来和坐下去……反复训练,效果更佳。

通过训练主动拉物,能使宝宝竖直身体,锻炼腿部力量。

7~8个月宝宝的能力开发训练

培养宝宝的语言及视听能力

宝宝到了8个月大时,爸爸妈妈可以人为地扩大宝宝与周围人的接触和对话,以培养宝宝的语言及视听能力。

宝宝语言能力培养

扩大宝宝交流范围

8个月时,爸爸妈妈要经常带宝宝外出去玩,到公园和邻居家里都可以。可把变化的环境指给宝宝,并且,要尽量争取邻里的大人和儿童跟宝宝“交流”和做游戏的机会。随着接触面的扩大,听到和感受到的内容不断增多,不但创造了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的条件,也对增强宝宝的交往能力有益。

模仿声音

在这个时期,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模仿大人弄舌和咳嗽的声音,还可以训练宝宝发“da—da”或相当于它的音。经过练习一段时间后,宝宝能明确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,但发音内容无所指。

此外,爸爸妈妈还可以鼓励宝宝模仿大人的动作或声音,如点点头表示“谢谢”等一些动作。

培养宝宝的视听能力

8个月是宝宝视听能力发展的良好时期,应注意培养。

听力训练

爸爸妈妈要定时给宝宝放一些儿童乐曲,提供一个优美、温柔和宁静的音乐环境,以训练宝宝的听力,并提高对音乐歌曲的语言理解能力。

辨认颜色

将准备好的各色雪花纸片放在盒子里。过一会儿,妈妈从纸盒里任意取出一片雪花纸片,让宝宝说出其颜色。或者妈妈说出颜色的名称,让宝宝在纸盒里找出,并交给妈妈。刚开始玩游戏时,最好以红、黄、蓝、绿这四种基本颜色为主。

通过这个训练,可以提高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,并且帮助宝宝建立颜色感官。

视听、语言开发小游戏

聆听声音的游戏

在不同材质的纸上面淋豆子、米等杂物。该游戏能让宝宝听到“沙沙沙”“沙拉拉”等不同的声音,而且能体验到随着杂物量的变化而带来的声音差异。

此游戏能锻炼宝宝眼、手和听觉的协调能力。

晚上的小故事

妈妈让宝宝坐在自己的膝盖上,给宝宝讲图画书上的故事。妈妈可以这样开头:“从前,有一个……”然后,妈妈可以稍微停顿一下,等着看宝宝的反应。故事中的事情或人物都应该是宝宝日常所熟悉的。最好提到一些宝宝喜欢的动物、花朵,还有宝宝认识的单词和名称。

锻炼宝宝的视听和语言能力,调节宝宝的情绪,让宝宝学会与大人交流。

宝宝认知与社交行为开发

宝宝到了8个月时,认知能力已发展得相当好。当宝宝看到一个示范摇铃后,就会有意识地摇铃;如果用玩具在宝宝面前摇动逗引他,他会持续用手追逐玩具。

在情绪与社交行为上,宝宝对训斥或赞许会产生委屈或兴奋的不同表情;当大人在宝宝面前做事时,宝宝会注视大人的行为并模仿。

宝宝认知与社交能力训练

8个月是宝宝认知的分水岭。这时的宝宝已经有对物体永存的认知,已经拥有自我抑制力、抓取能力及良好的记忆能力,因此,这个年龄段应多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。

感知训练

训练宝宝的感知能力,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些抚摸、亲吻,再配合儿歌或音乐的拍子,握着宝宝的手,教他拍手,按音乐节奏,模仿小鸟飞,活动身体;还可以让宝宝闻闻香皂、牙膏,培养嗅味感知能力。

听说话认知小训练

帽子取下,并有意识地说“把帽子取下来”,然后将宝宝抱到挂放帽子的地方,再有意识地向宝宝发问:“你的帽子呢?”接着就让宝宝指点。通过这个训练,能初步培养宝宝听懂大人说话的意思,认识常见物品。

模仿认知训练

爸爸妈妈要经常观察宝宝是否注视自己的行动,开始时应给予引导,从中让宝宝了解和模仿大人的行为活动。

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行为

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行为,要从小处开始,从细节入手,要在各方面不断重复和练习。平常,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:积木玩过就随地扔,进餐后满地是饭菜,这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造成的。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行为,为宝宝的日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。

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

爸爸妈妈如果能从小培养宝宝定时吃饭的好习惯,将来要求宝宝有规律地进食就容易多了。

因为从心理方面来讲,宝宝认为到时间才进食是自然而合理的;从生理方面来讲,身体已建立起这样的生物钟,到一定的时间才感到饥饿,宝宝就会吃得又香又多。

固定餐位、餐具

一般8个月的宝宝就可以独坐了。喂饭时可让宝宝坐在有东西支撑的地方,还可以用宝宝专用的前面有托盘的椅子,总之每次喂饭靠坐的地方要固定,让宝宝明白,坐在这个地方就是为了吃饭。

在喂饭时,妈妈用一只勺子,让宝宝也拿一只勺子,允许他把勺子插入碗中。此时,宝宝往往分不清勺子的凹面和凸面,往往盛不上食物,但是让他拿勺子可以使他对自己吃饭产生积极性,有利于学习自己吃饭,也促进了手—眼—脑的协调发展。

不过分关注

不要让宝宝看出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吃饭问题特别关注,一顿饭吃少点就表现出焦急万分的样子。别当宝宝还小,他也会在家里“争权夺利”。当宝宝吃饭的“成绩”不太好时,爸爸妈妈最好不动声色,让宝宝明白:吃饭完全是他自己的事。

爱心和耐心

均衡的营养能使宝宝成长得更好,但是要让他们快乐地吃进食物,才能发挥食物的营养效果。因此,应该特别注意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。在吃饭时,不要因进食问题而责骂宝宝,强迫宝宝进食。爸爸妈妈应该知道爱心和耐心才是宝宝最需要的。

禁止吃饭时玩耍

要禁止宝宝边吃边玩、边吃边看电视的行为,尤其不要追着喂饭。爸爸妈妈应该帮助宝宝建立起进餐是该在餐桌上进行的正确观念,从小培养做任何事情都要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,使宝宝全身心地投入进食过程,而不受周围事物的干扰。

培养宝宝的日常自理行为

在自理能力上,宝宝会自己吃饼干。这时宝宝往往能自己拿着饼干,有目的地咬、嚼,而不是简单地“吃”;当大人站宝宝面前,伸开双手招呼他时,宝宝会发出微笑,并伸出双手表示要抱;如果妈妈跟他玩拍手游戏,宝宝会合作并模仿着玩。

养成坐便盆的好习惯

8个月大宝宝的爸爸妈妈应该培养宝宝坐便盆的习惯。每天定时让宝宝坐在便盆上排便,但决不能强迫宝宝坐盆,如果宝宝一坐盆就吵着闹着不干,或过了5~7分钟也不肯排便等,都不必太勉强,就垫上尿布,但每天必须坚持让宝宝坐盆,经反复练习,宝宝一坐盆,就可以排大小便了。

7~8个月的游戏指导

数学能力游戏

宝宝的持续性很短,他并不想中断,而是太忙了。屋子里有太多事情,每一个柜子的门都要开开关关,插头要拔起来,地毯上的东西要捡起来塞到嘴巴里。七个月大的孩子不断地好奇和破坏。他也想学数学,但是一次只能看五张,在一分钟之内学完。时间太久,他就会离开,留下不知所措的父母。所以大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之后,就会定下来,不轻易改变;孩子是动的,一直在改变,因此我们必须跟上孩子的脚步。

比较大小

游戏目的 锻炼8个月的宝宝比较事物的大小的能力。

游戏方法 如果放上一个大橘子、一个小橘子,宝宝会毫不犹豫去抓大的。宝宝会用眼去估量,分出大小。这时大人要用声音强化“大的,抓大的”。宝宝听懂“抓大的”要比听懂“两个或三个”容易些,在两个东西间比出大小是一个定性的概念,当然比在一堆积木中拿出“一个”、“两个”或“三个”这种定量概念要容易些。

宝宝拨电话号码

游戏目的 这个游戏培养宝宝的数字敏感性和数字记忆能力,有利于宝宝的数学能力发展。

游戏方法 给宝宝买一个带音乐的玩具电话,在宝宝的注视下,妈妈在电话上拨0~9,然后嘴里模仿电话铃声“叮铃铃”,或按下音乐键,让电话唱起来,对宝宝说:“电话响了。”拿起电话放到宝宝耳朵边,给宝宝听。玩几次后让宝宝自己拨号,当宝宝拨了0~9时,妈妈就模仿电话铃声,或按下音乐键让电话唱起来,宝宝以为是自己拨通了,会很开心,妈妈要夸奖宝宝:“哇,宝宝打通电话了!”

7~8个月亲子游戏

敲一敲

游戏目的 这样可以锻炼宝宝双手的灵活性,感受敲击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响。

游戏方法宝宝十分喜欢拿着某样物品东敲西敲。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旧罐盒、塑料碗、小木板等,让宝宝拿着小木棒敲敲打打。

骑毛驴

游戏目的 这个游戏主要训练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和身体的平衡能力,而且可以锻炼宝宝的胆量,增进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亲子感情。

游戏方法 让宝宝坐在毛驴身上,妈妈坐在宝宝的后面用手握住宝宝的小手,然后轻轻摇晃毛驴,并且发出“得儿”声,让宝宝感受颠簸和晃动,等到宝宝适应再加大颠簸摇晃的幅度,由慢到快,由缓和到剧烈。

盒中有宝

游戏目的 这个游戏能协助宝宝建立与人交往的技巧,学会如何对别人的行为作出反应,还可增强宝宝的耐心和意志力。

游戏方法 可以先用碗盖住一些宝宝喜爱的小玩具或食物,然后让宝宝寻找。妈妈还可以适当增加难度,用一个小筐盖住藏有玩具的小碗,再让宝宝寻找。当宝宝找到后一定要称赞他。

小鸡小猪到我家

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理解发音与练习发音,促进宝宝语音的发展。

游戏方法 爸爸或妈妈把软软的毛线或鲜艳的彩带绑在小鸡或小猪玩具上,让宝宝一边拉着玩具爬,一边模仿小鸡或小猪的叫声“叽叽叽”“哼哼哼”。妈妈或爸爸也可以在旁边跟着模仿小动物的声音,顺便引导着宝宝正确发音。

学用勺

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认识饭菜与碗、勺,练习在碗中用勺取到食物。

游戏方法 宝宝这时已经会用食指与拇指取东西了。爸爸妈妈可以在吃饭时摆好小桌、小椅子,让宝宝自己拿勺子先吃几勺,爸爸或妈妈在旁边可以用另一个小勺帮助喂饭。在喂饭时不要夺宝宝的勺子,仍然让他自己用勺学吃饭。如果能经常这样训练,一段时间之后宝宝就能自己吃饭了。

小小杯子

游戏目的 通过妈妈的示范,引导宝宝模仿,可以让宝宝学会怎样用杯子喝东西,锻炼宝宝的自立能力,形象地向宝宝阐明了喝水是怎样的事情。

游戏方法 把宝宝安置在一个高一点的沙发上,妈妈首先举起杯子假装喝水,同时说一些“好喝、好喝”之类的话。然后妈妈再把杯子举到宝宝的嘴边,看看宝宝是否会将杯子举到嘴边,做喝水的动作。

灌 球

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手部大动作能力。

游戏方法 准备一个小球及一个空罐头盒子,边角要光滑,让宝宝坐在地板上,把罐头盒放在宝宝前边,把小球放在宝宝手中,并让他(她)把手悬在罐头盒上方,然后让宝宝张开手,使小球落入罐头盒中。

动物排队

游戏目的 激发宝宝动手能力,培养对物体的认知和区分能力。

游戏方法 准备5个小动物玩具,如:小兔、小狗、小猫、小鸭、小象,及一块布片。先用小动物玩具引起宝宝的兴趣,然后用神秘的语气对宝宝说:“今天有几个小动物来我们家做客,你想知道它们是谁吗?”然后拿出五个小动物,全部随意散放在桌子上,指导宝宝把小动物排成横竖都三位的一个小方队。指着方队告诉宝宝:“猫咪在中间,小狗在猫咪后面,兔子在猫咪前面,小象在猫咪的右边,鸭子在猫咪的左边。”重复告诉宝宝这种动物的方位关系。宝宝对空间方位感比较灵敏了,父母可以试着以物体为中心教宝宝认识方位,提高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。

宝宝爱洗手

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对水的感性认识以及对水温度的一些初步的认识。

游戏方法 妈妈可以让宝宝坐在厨房或浴室的台子上,让宝宝能够摸到水池和水龙头,学习怎么样自己洗手。在洗手的时候,妈妈要告诉宝宝干净和脏,潮湿和干燥,洗完了和没洗完,有泡沫和无泡沫,肥皂和溅水等一系列相关的事情。

看图识物

游戏目的 宝宝从小喜欢看各种色彩鲜明、形象逼真的图片和照片。到这个月龄开始,宝宝不同的爱好也表现出来,有些宝宝对交通工具图片感兴趣,有些宝宝对各种动物图片感兴趣,因此,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,各种图片和照片都是教宝宝认识事物的好工具。

游戏方法 开始让宝宝学指认图片时,可选择有经常指认过的实物图像的一些图片,如电视机、灯、鞋子、球、娃娃等,让宝宝指认,看宝宝是否能将实物形象和图像联系起来。让宝宝识物,可用两种方法:一是根据大人的指令指物,如“小汽车在哪儿?”二是让他在两张图片中选择一张图片,如“把小鸭子给妈妈”。

一般每天教1~2次,每次时间不宜太长,一次指认几张图片让宝宝留下记忆,反复练习,逐渐积累。在教宝宝认识时,爸爸妈妈还要注意教宝宝准确的名称,比如教“这是小猫,这是小汽车”。千万不要对着图片说:“那个是喵喵。”“这是嘟嘟”。这样会使宝宝误认为猫的名字是“喵喵”,小汽车的名称是“嘟嘟”。因此,教宝宝看图识物一定要教正确的名称,以后再教用途、特征等,避免将名称和用途混淆。